[德國] 好吃的書,好吃的記憶

2014年9月15日 星期一











忝不知恥地覺得自己今天跟魯迅有了連結,故先引用他雜文中的這段話:
"不是年青的為年老的寫記念,而在這三十年中,卻使我目睹許多青年的血,層層淤積起來,將我埋得不能呼吸,我只能用這樣的筆墨,寫幾句文章,算是從泥土中挖一個小孔,自己延口殘喘,這是怎樣的世界呢。夜正長,路也正長,我不如忘卻,不說的好罷。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將來總會有記起他們,再說他們的時候的。"

Universal-bibliothek,我是見過這詞的,在魯迅的雜文中匆匆讀過,但有段時間根本不記得那個人也不記得那個詞;今日在跳蚤市場見這兩本小黃皮書,也完全忘了它們本身所代表的意思以及在我心中該有多特別。

當年,魯迅送一位左翼青年兩本小書,是這專出文庫版的德國公司Reclam出版的;小小薄薄的平裝黃皮為其特徵。那青年經歷過三次入獄,第二次連身上衣物及隨身帶的兩本小書全被國民黨抄了去,讓魯迅扼腕;他說,即便知道那兩本在德國絕對便宜,但當初可是託友人從德國買了帶回中國,這意義顯然不是單純價錢可以比擬的。後來,那位青年被國民黨處決了,被封為左聯五烈士和甚麼甚麼抬頭,不意外,不過我也沒有打算把這筆帳再加在對現在的我來說已是惡貫滿盈的國民黨上,畢竟剷除異己是人類常幹的事,當年甚至現在的反共恐共思想依舊存在,而共產主義亦然;只是現在比較文明一些,不論誰執政都不能明目張膽地殺了對方。

魯迅在文章裡說,在德國這一本大概也不到一元;我不知道他說的是馬克還是當年中國用的貨幣,今天在跳蚤市場撿到的到還真的是一元,一歐。
為什麼挑這兩本書?第一眼是瞄到Der Sandmann,因為重讀的那次大一跑去修英語系的奇幻文學;猶記第一周選課試用期(?),在勤大樓電梯口遇到一位國文系的同學,聽到我要去修這門課便吐了苦水,說他興致勃勃去聽了奇幻文學通識,老師選的文本卻絲毫不奇幻。

就不繼續掉書袋了,我也不是在寫申論題,用不著仔細分析沙人的作者背景、內容,總之,這是該門課選讀的作品之一。

拿了沙人這本,往後翻,我找到Goethe版本的浮士德。已經不太記得是邵毓娟老師、林璄南老師還是他的太太(哎呀,連名字都忘了)、或誰要學生讀Marlowe版本的Dr.Faustus,因此我心中已設定浮士德就是該下地獄,之後才讀了歌德充滿濃濃救贖意味的版本;隨著看了Svankmajer拍的浮士德,越來越確信我心中願意接受的版本。

整理下來,這兩本書跟我在四度空間有太多的交會:在大環境時空軸上,從德國19世紀初這間出版社以文庫版大發利市,悠悠傳到20世紀初清末革命與國共分裂;稍微平行的,是浮士德自文藝復興時期到斯凡克梅耶版本的更迭史;小人物時間軸則隨著我大一奇幻文學課以及隨便讀些魯迅的文章,到大......忘了三還四讀浮士德,今天騎半小時腳踏車到LadenburgHerbfest,在一間hof裏頭的自家flohmarkt挖到這兩本書。

哎,今天鈔票跟滿地落葉一樣一去不回頭,這意義深重的兩本卻只佔了九牛一毛啊orz

0 意見: